普遍认为,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,但如果是IT 之类的高科技企业,增加值比较高,则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更合算。现在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提高了,原来小规模纳税人生产加工企业是80 万元,贸易企业是100 万元,营改增是500 万元,现在都统一提高到500 万元,500 万元以下都可以做为小规模纳税人。
针对经营范围不同的企业,现行税法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。新税法规定:销售自来水、粮食、饲料、图书等适用9%的低税率;购进农产品等扣除率从10% 降为9%,大部分营改增项目为6%,出口货物税率为零。今年小规模企业,也由原来的3% 有不同的减税幅度。
企业在选择经营地址时,要尽量选择所在地区的税收洼地,税收洼地是对于特定的行政区域,在其税务管理辖区注册的企业,给予一些区域性政策优惠,通过区域性税收优惠、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收地方留成返还等处理方法,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目标。
如果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给出的价格是相同的,企业的对象应该是一般纳税人,因为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,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,如果税务机关能够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,也是可以考虑的。
在2019 年, 出台了很多增值税的优惠政策,比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额提高、养老服务免税、国产抗艾滋药品免税、资源综合利用即征即退等。增值税政策的不断出台,给了企业更多获得纳税红利的机会。但是,企业要想节省税费,就必须要用对政策,把政策用对地方。
现在,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起征点为15 万元,其含税销售额为15.45 万元(假定,按法定3%征收率计算),若企业每月含税销售额超过15.45 万元,则该企业要申报缴纳增值税;如果该企业将每月的含税销售额筹划为15.45 万元以内,则无须缴纳增值税,因为不超过增值税起征点。
企业在销售时有多种销售方式可供选择搭配组合,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销售方式,以便有利于企业进行更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。比如:
增值税里面有对于纳税时间的表述,是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款项或索取款项凭据的当天,这里面的好处就是选择权。这个选择权其实能够动的就是合同,也就是说可以用合同来约束时点,可以把它往前,也可以把它往后。所以这应该也是一个延迟纳税的手段,而且是合理的。
比如说发货时间是2020 年1 月1 日,然后结算时间是2020年1 月10 日或者1 月20 日这种方式,把它调整成2020 年4 月20 日结算。这样纳税时间就有可能会延迟到4 月30 日。